作者:李核桃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01
前阵子,南京市鼓楼区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撞碎玻璃担心受罚,选择跳楼自杀。
男孩的遗书上拼音与汉字混杂,他连“奶奶”一词都没学会,就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看着稚嫩的字迹,网友既心疼又不解:他平时在家犯了错,父母是怎么教育的?
因为害怕惩罚而走极端的孩子,绝非个例。
前不久,深圳市13岁七年级男生因为寒假作业没写完,坠楼身亡,孩子留下了遗书。
被勒令回家补作业,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孩子走上绝路的,也许从来不是最后一根,而是每一根。
被苛责对待的孩子,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完美,就像犯了天大的错,惶惶不可终日。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过度惩罚孩子,无疑是最令人绝望的教育方式。
02
惩罚就能教育好孩子吗?
《家有儿女》中的鼠标,经常被父母暴力管教。
他不喜欢练举重,父亲就强迫他,还恐吓他说:少举一次,打屁股三下。
他考试不及格,因为害怕惩罚,只好隐瞒成绩,冒充家长签字。
事情败露后,等待他的只有爸爸的木板和妈妈的数落。
又一次考试不及格后,他吓得离家出走了。
鼠标回来后,家长既忧又气。
爸爸说:回去后,看我把你的腿打断!
妈妈说: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旁的刘星不由得感叹:早知道我就不让鼠标出来(回来)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地不被察觉。
家长的惩罚就像雷霆之怒,瑟瑟发抖的孩子只顾着害怕,反而忽视了是非对错。
为了逃避惩罚,他们隐瞒、逃离,甚至“以死谢罪”,哪还记得改正?
家长本想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学好,却无意中逼得孩子铤而走险。
这样的教育,代价太大!
孩子的问题,靠惩罚解决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本文篇幅较长 已自动分页
▼请点击下面的页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