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生活网 nzlifenz.com】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新西兰人的住房可负担能力仍在恶化,全国五分之四的租房者没有足够宽裕的经济能力来偿还买房所需的银行贷款。
以上数据来自于新西兰政府公布的“住房可负担能力测量(The Housing Affordability Measure ;简称HAM)”;虽然这份报告的最新数据只追踪到了2017年3月,但表明了当时新西兰人的住房可负担能力与前一年相比,已经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该政府报告将购房“可负担标准线”定为:单身家庭收入在扣除房贷后,每周结余在684纽币以上。换言之,如果一个租客或一个单身租房家庭购买了首套房,扣除房贷后,每周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低于684纽币,那这个家庭即被视为“不可负担购房”。
数据显示,奥克兰,惠灵顿,坎特伯雷和全国各地的购房者的购房能力正在恶化,这一趋势与往年相似。
按照这一基准,全国79.86%的租客或租房家庭没有足够能力购买首套住房,而奥克兰则高达84.23%。比2016年奥克兰的数字同时上涨近两点。
另一个基准显示,租房家庭在支付抵押贷款费用时是否会属于“高压力群体(highly stressed)”——单身租客家庭在支付抵押贷款费用后,每周剩可支配余额为222紐币,非单身家庭剩余337紐币。
按照这一基准线,几乎三分之二(63.4%)的奥克兰租房者属于“高压力群体(highly stressed)”;而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这部分群体只占50%。
与此同时,政府公布了“租房可负担能力测量”,数据显示在支付租金后,在全国范围内约60%的租房者低于主要基准水平,这一数字与一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据悉,住房可负担能力恶化的趋势似乎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了。
新西兰住房部长Phil Twyford说,毫无疑问,住房危机是存在的。政府制定了像KiwiBuild计划,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大规模干预(massive interventions)”,解决这个问题虽需若干年的时间,但我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近两年的拖延之后,去年HAM才被引入作为一项实验性措施。
HAM显示,在全国范围内,2008年金融危机使房价下滑,新西兰人住房可负担能力有所上升,之后趋于稳定。在奥克兰,2013年之后,住房可负担问题显着增加,而同一时期坎特伯雷的房价稳步上涨。
发言人一直强调,HAM的数据结果是“相对的”,有时间上的局限性,而不是绝对权威的衡量方法。